萍乡市教育技术装备站:中考理化操作考试 不一样的精彩

更新时间 2016年08月11日
萍乡,和我省其它地市一样,十年前就开展了中考理化操作考试工作,为萍乡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十多年过去了,萍乡的中考理化操作考试工作有了新的变化,给萍乡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两年前我市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随着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改,改薄工作的完成,我们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添置了很多,但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却是很少,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学校的领导只重视学生的应试教育而不够重视实验教学,不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的学校一直缺乏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而不去补充,,导致实验室管理不规范,教学仪器设备乱堆乱放的现像依然存在,账目管理不够清楚,大多数学校也没有安排专项经费来保证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药品等耗材的补充,学校实验教学流行形式,虽然这些年我们有过多次的督导检查,但有的学校也是应付:检查组来了,实验室仪器设备摆放整齐,学生分组实验报告齐全;检查组走了,实验室没人管理,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种种问题的存在,不是我们管理部门没有严加要求,我们一直反复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经常通过检查、指导、评比、考核等手段来抓仪器设备的使用,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没有一个好的抓手来足够引起学校领导自觉的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其实这个抓手我们一直都有,那就是我们已经进行多年的理化操作考试,只是我们没有充分的发挥好它的作用。
(二)原有的中考理化操作考试模式制约了我市实验教学的开展。
萍乡两年前采用的中考理化操作考试模式跟全省其他兄弟地市采用的模式基本相同:那就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月,以文件下发的方式,公布物理实验3道考题,化学实验3道考题,学生在进考场前,从公布的物理3道考题,化学3道考题中各自抽取一道考题进行考试。物理5分,化学5分,总计10分计入中考总分。考试的结果是:每年考生得满分的学生数占总考生的98%以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样我们的理化操作考试工作意义并不是很大。
是我们的考试组织工作出了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问题就出在我们不应该圈定这6个考题,让学校钻了空子。为了真正的利用好中考理化操作考试这个平台来促进实验教学,两年前,我们局领导提出要改革萍乡的中考理化操作考试的模式,那就是不再指定6个考题,要求学生所有教科书上规定的学生实验必须要考。为此,我们曾调研过35所初级中学的校长、老师和学生,调研得出的结论是:65%的校长认为改革考试模式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40%的学校一直没有配置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而是由物理、化学老师兼任,80%以上的学校没有安排过专项的实验经费来保证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的补充,85%以上的学校平时很少甚至从来不做学生的分组实验。而是考试前三天针对我们公布的6道考题突击做实验,每个学生人手一份6个考题的评分标准和操作步骤,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也就是说参加中考的学生一般只会做要考试的6个实验。
(三),改革我市的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模式势在必行。
针对我们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萍乡从2014年起改革了中考理化操作考试模式,即教科书上规定的28个学生实验必须要考。为了做到考试的公平,公正,我们装备站多次组织专家,一线的老师对教科书上规定的28个学生实验进行了反复论证,尽可能做到考题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同样以文件下发的形式,一次性公布20个物理、8个化学实验的评分标准;考试的方式以县区为考区,学校为考点,每个考点在考试的前一天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从28个实验中各抽取物理6道题,化学6道题进行考场布置。学生进考场前再从物理6道题,化学6道题中,抽取物理、化学各1道题进行考试。没有预留时间给学校购买器材,这样学校必须事先准备好充足的仪器和药品;没有预留时间给学生做突击实验,那学生平时就要熟练的掌握课本上的每个实验。为了增加考试的份量,我们萍乡从2016年起,增加操作考试分数到20分,即物理10分,化学10分计入中考总分。
(四),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新模式给我市的实验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
两年过去了,萍乡的中考理化操作考试工作进展顺利,没有接到过一起家长、学生的投诉案件,没有出现过学校校长所说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兴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素质教育在我市的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充份的体现,化解了困惑我市多年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在,我们所有初级中学的校长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平时严格按照教学的进度100%的做好了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配足配好了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觉的做好了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并且每年都安排了充足的实验经费来保障实验所需的耗材药品,同时自发地监督采购的仪器、药品的质量。
这就是萍乡中考理化操作考试改革的魅力!


 
 稿源: 文章作者: 点击数:
返回首页】【关闭






 
本网站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
严禁复制、镜像。备案序号:赣ICP备05005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