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区匡庐小学:城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 2016年08月11日
一、背景
随着人口流动大规模地进行,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无疑是最为关键和基础的,这不仅仅因为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开端,是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教育形式,还因为家长对孩子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及的。然而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特别是对小学教育期间的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匡庐小学城市流动儿童和其他学校相比,数量较多。通过关注我校的城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既有普遍性又有通过探究从而展现社会和教育事实的普遍性和多样性。通过对城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了解我校流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让社会更多的了解这一群体,进而呼吁家庭、学校、社会个部门通力合作,准确、现实地提出可操作性措施,真正地为解决城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出良好的策略。
二、具体情况
我校学生总人数为1273人,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为728人,占总人数的57.2%。我们通过调查法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全面掌握家长姓名、原籍、打工地址、联系电话等情况。建立流动人口子女的专项档案,对此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调查建档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大的方面:
1、流动人口总体情况统计。其流动家庭模式为:老人携带子女流动、子女常驻代管班、夫妻共同流动、夫妻一人携带子女流动等。
2、流动人口子女父母基本情况调查。
3、流动人口子女基本情况调查:①流动人口子女生活状况调查;②流动人口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状况调查;③流动人口子女学习状况调查;④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这些详实的调查资料为课题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我校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动人口子女的人头档案,以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跟踪。
三、具体措施
(一)实践内容
为了具体落实本次研究目标,扎实开展研究活动,我们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研究分析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现状,通过调查学习环境、教育方式、教育期望等因素,查找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
2、研究分析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家访等形式,全面分析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特别是家庭环境----父母职业、收入、文化水平、劳动时间、教育方法、行为习惯、教育期望、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对孩子的影响
3、探索指导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调查了解流动人口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有效的联系机制,积极推行协同教育,丰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多方位手段。帮助流动人口家庭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具体措施和方法
1、重视心理健康,用关爱读懂孩子的心灵
我们对流动儿童的家庭及学业期望进行调查,调查表汇总显示:
父亲学历
母亲学历
父母感情
家庭生活状况
学业期望
第一种
小学23.4%
小学37.4%
很好53.9%
很不满意8.7%
初中0.4%
第二种
初中46.8%
初中31.4%
较好21.4%
较不满意9.5%
高中中专12.5%
第三种
高中16.7%
高中11.4%
一般20.3%
无所谓21.6%
大专大学35.1%
第四种
不好2.6%
比较满意26.5%
硕士博士51.5%
第五种
很满意33.7%
我们发现(1)、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相对偏低,导致很多流动儿童对父母的形象和从事的职业感到不满,进而出现社会认同危机、歧视知觉等心理问题。(2)、与城市居民相比,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知识水平不高,家庭文化氛围较差,不懂得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当孩子由于环境的不适应而影响学习进步时,常遭体罚、辱骂,这些严重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挫伤自尊心,使孩子极易产生自卑心理。(3)、流动儿童的父母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不能对其进行关爱与引导,他们极易在适应期中遭受排挤,体验挫折,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4)、父母的夫妻关系对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有很大影响,父母关系越好,孩子生活满意度越高,则心理抑郁、焦虑状况越低。
在调查了解流动儿童的生存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立了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档案。对流动儿童的基本资料,包括父母的工作、家庭住址、周边的环境、年龄特点、爱好、兴趣等进行搜集整理,并作了记录。
2、定期追踪。对每个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分阶段追踪,有时按时间追踪,比如每周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其中包括自评、师评、生评;有时按不同情境进行反馈,比如对近期学习状况、参与活动的数量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心理是否健康发展等。通过定时的追踪,学校能及时把握流动儿童的心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一方面采用了国家有关部门主编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另一方面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了心理健康小报《心灵港湾》,结合使用,帮助流动儿童缓解心理压力,解除心理困扰。
4、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搭建心理咨询的平台。每周二我校都定期开播每周一期的心理健康讲座。在每次讲座中,我们都精选一些典型的心理案例和经典的励志故事,使学生们每期都有收获。为了使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序地发展,帮助他们学会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我校专门为他们开放心理咨询室,每周四都有心理咨询教师准时接待他们,为他们答疑解惑。
5、作好评价工作。流动儿童由于其迁居的特殊性,所以无论在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与本地学生有所差异。为了防止流动儿童自卑、缺乏自信,在评价中我们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注意发扬流动儿童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流动儿童感觉到被重视,促进其健康成长。
2、积累经验,探索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的主要任务虽然是由学校来承担的,但家庭也是教育下一代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其中父母就是儿童最早的“老师”。在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并统一教育影响下,能使儿童以及青少年在德、智、体、劳等几方面都获得很好的发展。实施家庭教育的四个纬度:班队活动、学校活动、体验活动、家校活动
(1)、特色班队活动使流动儿童感受班集体的和谐氛围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班集体中营造和谐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形成积极自信的良好心态,从而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班集体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来促进班级和谐氛围。
主题班队会彰显和谐氛围。开展《与感恩同行》、《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相亲相爱大家庭》等班队会,用丰富多彩的节目类型、全员参与表演,让流动儿童在活动中感受同学们的 关心与老师的关爱,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
趣味活动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班级开展拔河比赛、击鼓传花欢乐汇、团结就是力量、快乐元旦大比拼等趣味活动,使得流动儿童融入班集体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极大地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2)、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使流动儿童体会成功的喜悦
比赛活动体会成功喜悦。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我们每学年组织开展手抄报、写字、讲故事、作文、英语朗读、绘画、书法等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作品展出后,每个孩子在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他人的非凡手笔,形成了一次很好的互赏的契机。我们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激励与肯定,开展了多项小标兵的评比,班级每月之星的评比,极大地促进了流动儿童各方面的的进步。
主题活动感受成功自信。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发展的,学校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平台,逐步建立了全校性的活动机制,创设了一些传统性的主题活动,给孩子展现能力的机会与释放热情的条件,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为此,我们每年举行“艺术节”、“运动会”、 “英语节”等,让每一个流动儿童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每一个流动儿童都成为明星,使得流动儿童能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和锻炼。
(3)、家校携手引领家长关注流动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家庭教育缺失最主要体现在对孩子有效监管的缺失、情感沟通缺失以及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弥补这些缺失就是一方面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家长送去家庭教育的必要知识;另一方面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理想、自信,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生活学习。
四、实践成效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积累了多方面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效地促进了流动儿童的进步。
开展家长学校专题活动。学校聘请教育专家,和校内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讲师团,为流动儿童家长上课,讲课内容包括家长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良好的影响,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何加强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及如何预防疾病等各方面的知识,学校也利用每月一次的家长学校授课中,班主任根据年级的不同分别用《家庭教育》、《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教材为家长进行授课,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家长与专家、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的交流中,能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以上一系列活动对指导家长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积极与流动儿童家长沟通交流。流动儿童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工作艰苦,他们在社会上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自身的尊严感受到了压抑,不乏各种心理问题。这样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出现偏激。所以,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学校和教师先要关注家长,让家长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关怀流动儿童家长首先要尊重和了解外来务工人员,要和他们平等相待,将心比心,理解他们的苦与乐,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然后有意识地真诚地和他们沟通于交流,对他们背井离乡闯天下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想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觉悟、为子女任劳任怨的付出表示真诚的关怀。研究证明,人往往是在感受关怀的过程中理解家庭教育的和谐氛围的重要性。
加强亲子交流提升家庭教育实效。学校利用课堂开放活动、班队活动、主题活动邀请家长来校听课、观摩、参与亲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家长能亲眼目睹孩子的成长,感受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由此发现孩子在家中不明显展示的另一面。我们学校特别重视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艺术节演出、运动会亲子项目比赛、听课活动等等,在活动中家长也在学习着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把它迁移到家庭教育中来。另一方面,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也适时地引导家长在平时也能多和孩子交流,共同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家校合作教育以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反思与不足
虽然我校在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方面,积极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的实践,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具体的困难:一是,还需要寻求专业指导与引领,以提升家庭教育实验的理论内涵。我们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家教指导工作若能在专业的引领下,从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各个环节入手,指导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影响和干预,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就能得到提高。二是,家庭教育还会经常出现阶段性“真空”的现象。如我校大量的外来务工的家长,出现因忙于工作,晚上加班要至深夜,家中无人监管孩子的现象。一些缺乏自律的孩子往往放松自己,表现为作业马虎应对、缺乏学习兴趣、终日与电视为伴等现象。这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还需要我们对新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寻找出有效引导措施和教育方法。
城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进行不懈地探索。我们将继续抓住家长家庭教育这个关键点,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聚家庭、学校、社会力量,不断提升我校流动儿童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教育大环境。


 
 稿源: 文章作者: 点击数:
返回首页】【关闭






 
本网站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
严禁复制、镜像。备案序号:赣ICP备05005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