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经开区新城学校: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中小学志愿服务团队工作案例

更新时间 2016年08月11日
起:
在2014年南昌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努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大背景下,在南昌市教育局、共青团南昌市委的指导帮助下,我校成立了全市首支主要由中、小学生为主的新城小红帽志愿者团队(现更名为新城小清新志愿者团队)。我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奉献和感恩的种子,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为根本宗旨。
程:
一、创建阶段
自学校计划成立“新城小清新志愿者”团队起,经过公开招募、通识培训、严格考核,首批注册20名小清新志愿者。成立当天,特别邀请共青团南昌市委领导、经开区党群部、经开区教办领导参加仪式,团市委盛炜书记亲自给团队授旗。
为了突现这支队伍的特别,学校专门设计制作了志愿服务登记表、志愿服务证、志愿服务专用服饰、专用队旗,在学生中征集了专用标识。当学生们穿上制服在校园内外服务时,他们的身影成为新城学校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二、服务阶段
1. 校内服务
① 学做“书吧小主人”,在学校“快乐读书吧”为全校师生做志愿服务,包括迎送工作,借阅返还登记工作等;
② 争做“护路小先锋”,上、放学期间在校门口维持秩序,保障交通顺畅。
③ 我是“督查小卫士”,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进行巡查,发现乱丢乱扔现象及时劝阻。
2. 校外服务
①“小手牵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志愿者们来到红谷滩摩天轮广场,利用快板的形式向游人发出倡议,邀请游人共同参与“我文明、我承诺、不闯红灯、不乱扔垃圾”的签名承诺活动,真诚地给游人系上象征环保的绿色丝带。同时,弯下腰,齐动手,清除周边垃圾,为南昌市的创文保卫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伸出我们的手,温暖彼此的心”活动。通过“今天,我不说话”体验活动,让志愿者感受聋哑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启音学校的同学共游动物园,共同完成手工制作,让彼此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热情,也让孩子们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生活。
③ “保护母亲河,美丽中国梦”活动。在团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在植树节当天来到溪霞镇,参加江西省青少年统一植树行动,用自己的双手装扮我们的家园,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环保。
④ “宣讲烈士事迹,传承红色文化”活动。结合我校地理优势,成立“小青苗方志敏烈士事迹宣讲队”。以此为平台,担负起接受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传递正能量的光荣使命。
⑤ “同享一片蓝天”“爱在飞翔”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活动。我校携手江西省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派出志愿者陪同自闭症儿童一起做游戏、一起绘画,用真诚、热情的接纳和陪伴,让自闭症儿童感受到爱与幸福。志愿者们也从中学会了感恩,收获了成长。
⑥ “志愿无终点,爱心永传递”奉粥活动。在国际志愿者日,志愿者及家长们冒雨参与仁爱心栈发起的奉粥活动。寒冬的早晨,因为一杯暖暖的爱心粥,一句热情的问候而变得温暖。大家相信,只要真诚地付出,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美好和谐!
⑦ “齐心协力,共享成功”小清新志愿者精英团队特训活动。为了锻炼小志愿者们的坚强意志,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整体向心力,志愿者们来到湾里紫阳湖拓展中心,参加户外拓展训练。队员们在训练中学会了勇敢与坚强,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懂得任何事情只要大胆尝试,勇往直前,就能取得成功。
⑧ “将爱传递,让心永存”小清新志愿者“爱接力”项目活动。我校与北京“小石头的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免费周末体能训练活动,让队员们在训练中锻炼体能,凝聚力量,同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三、总结表彰阶段
每个学期结束,召开志愿者工作总结会。会上回顾一学期活动开展情况,评选优秀志愿者,并在下学期开学典礼上予以表彰。
果:
小清新志愿者团队至成立以来,得到多方关注与支持,在校内外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 志愿者们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学会了奉献与付出,锻炼了胆量与毅力,收获了信任与帮助,沟通能力、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张名片。
2. 在南昌一专举办的“首届中学生社团文化展示节暨中学生精品社团评选活动”中,姚燕平副市长对我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和肯定。
3. “小青苗宣讲队”多次承担宣讲任务,为南昌市教育局全体机关干部、南昌市共青团培训班学员、经开区学校团干等宣讲烈士事迹,得到大家一致好评。我校6名学生获“南昌市优秀小青苗宣讲员”称号。
4. “小清新志愿者团队”的活动多次登上省市媒体,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万诗宇同学给王文涛书记写了一封信,介绍我校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王书记批示:让志愿者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
5. 我校小清新志愿服务项目,被评议为“2014年度南昌市共青团工作品牌项目”。
望:
种子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们不敢估量,但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行动有坚持和付出,就能让我们的“小手”牵上更多的“大手”,为文明城市的创建,为文明社会的构筑贡献一份力量。
这颗小小希望的种子一定能迎着朝阳,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稿源: 文章作者: 点击数:
返回首页】【关闭






 
本网站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
严禁复制、镜像。备案序号:赣ICP备05005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