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教育局:实施阳光心理工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 2016年08月11日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能否成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心理应激因素的增加。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暴力、孤独、抑郁、焦虑、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及时的心理健康疏导,就有可能出现心理异常,导致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甚至引发自杀等悲剧,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增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方面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师资缺乏、设备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为切实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我市教育水平,我市主要做法如下:
一、制定宜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年规划。
2016年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宜教基字〔2016〕1号),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通过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达标校创建等举措,逐步构建市、县(区)、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基本满足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求。
二、实施宜春市中小学生阳光心理工程。
2016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启动实施了宜春市中小学阳光心理工程,率先在中心城区中小学校统一配建达到基本配置要求的学生心理辅导室,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需求。
(一)已开展工作
1.成立了领导小组。2016年4月25日,宜春市教育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的宜春市中小学阳光心理工程领导小组,全面协调统筹宜春市中小学生阳光心理工程项目实施。
2.制定了实施方案。制定下发《宜春市中小学阳光心理工程(中心城区)实施方案》,2016年8月前在中心城区建设一批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室,覆盖中心城区43所中小学校,示范推动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启动了工程项目。阳光心里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了工程各项任务时间安排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评选工作已经完成。6月,中小学生阳光心理工程进入组织实施阶段,7月中下旬进入验收指导阶段,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二)实施效果预测
可以预见,实施中小学生阳光心理工程,对于缓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有助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同时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教材,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展示活动,大力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
2.有助于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为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学校将定期开放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辅导和危机干预,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效预防心理异常。同时,我市将制定《宜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达标、示范校创建活动,促进中小学校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心理素质。
3.有助于丰富学校素质教育载体。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阳光心理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依托心理辅导室平台,可经常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有效缓解学生因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引起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宣泄情感,缓解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4.有助于促进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了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8月前,市教育局将通过组织开展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等方式,加大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也将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和业务培训活动,着力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化的心理健康全员培训,向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
5.有助于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阳光心理工程的实施,是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开端,各地各校要以此项工程为契机,切实提高认识、因地制宜,切实管理利用好心理辅导室,不断完善相应功能,加强专业人员配备,积极开展教育辅导,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浓厚氛围,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实现全我市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助推幸福和谐宜春建设。


 
 稿源: 文章作者: 点击数:
返回首页】【关闭






 
本网站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
严禁复制、镜像。备案序号:赣ICP备05005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