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八小:让孩子们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城乡手拉手活动”案例记实

更新时间 2016年08月11日
自2013年以来,在鹰潭市教育局、龙虎山景区教育部门的关怀下,我们鹰潭市八小、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上清镇城门小学举行以“城乡互动手拉手,和谐共建促发展”为主题的手拉手活动已有三年整了。回首这三年的手拉手活动之路,发觉已是芬芳遍地。
开展此项活动是为了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优势互补,丰富少年儿童学生的体验和感情世界,教育孩子从小窗口看大世界,从互助中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增强少年儿童将来建设祖国和家乡的责任感。
一、投之以桃---分享城市教育的资源优势
1、送教下乡
送教下乡,是骨干教师展示风采,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参加送教下乡的骨干教师都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农村教师提供优质服务。而学校则积极为送教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方便,保证送教质量。
2013年11月8日,鹰潭市八小与城门小学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市八小的教师翁国伟与城门小学的教师李华等八对老师师徒结对,在简短的仪式之后,鹰潭市八小教师周丽芳、丰燕及城门小学教师陆贵红分别各上了一堂观摩课,课后两校教师还坐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教学研讨。这次活动拉开了城乡教学研讨的序幕。这三年来两所学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次形式各异的教学研讨,每次研讨都邀请市教研室的专家点评。如此,一批青年教师迅速地得到成长。
2、送廉政文化下乡
为了充分发挥鹰潭市八小作为鹰潭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013年11月,我校开展了一次送廉政文化进农村小学校园活动。除了协助当地学校编写廉政文化黑板报、宣传栏外,学校还向城门小学赠送了由学校组织教师编写的廉洁教育教材《童心莲语》,邹晓军校长亲自为城门小学学生上了一节廉洁教育示范课。古诗《石灰吟》、诗歌《廉洁之花遍地开》及游戏《齐栽廉洁花》等让广大农村学生接受了一次“崇廉、敬廉、赞廉”的熏陶,进一步培养了农村小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
3、送安全教育下乡
孩子们是可爱的天使,是美丽的花朵,又是弱小的,容易受侵犯。为教育孩子们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能力,真正学会保护自己,我们鹰潭市八小在学校开展了防性侵教育,自编出版了小学生防性侵教育手册《爱护我们的身体》。2014年12月5日,我校向城门小学的孩子无偿捐赠了人手一本小册子,李慧琴副校长还亲自在五年级上了一节示范课,旨在让农村孩子也学会从自我保护做起,珍爱如花的生命。
4、送科技下乡
送科技下乡是“流动少年宫”走进农村学校活动之一,拓展了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途径和空间,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一起开展科技实践和生活体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锻炼积极探索,动手动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精神。
2013年11月,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向城门小学捐赠了一批航空、车辆、建筑模型等科技活动器具。同时,鹰潭市八小的学生则与城门小学的学生在汤上忠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航空、建筑模型制作等科技活动。
2015年5月29日下午,手拉手小伙伴们又一起走进鹰潭市城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参观体验。来到活动中心,首先由辅导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活动中心的基本情况和参观体验要求;接着,同学们分组自由参观并体验各类活动。陶艺室内,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拿起画笔在陶杯上自由创作,一个个是那么专注;桌面足球室里多人足球比赛赛事气氛激烈;数控室同学们操纵起机器,兴奋地模拟起开汽车;还有电子投篮、下围棋、打乒乓球……欢声笑语不断响彻在整个活动中心。
2015年12月4日,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派辅导老师在城门小学上了一节美术课,教孩子们陶艺画。同学们或临摹,或创作,尽情地用色彩放飞着自己的想象,描绘着心中最美的画面。12月5日上午,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又无私地拿出一批帐篷,让结队的学生练习搭帐篷,搭完又自己动手收起来。孩子们可感兴趣了。
二、报之以李—分享农村教育的资源优势
1、观摩活动,感受乡村素质教育魅力
2014年12月5日,上清城门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开放日活动。那富有乡土气息的活动格外吸引人眼球,如滚铁环、打陀螺、踩高跷等,尤其是由当地农民和部分老师表演的舞龙灯更是精彩之极。
2015年5月28日由城门小学的同学们表演的舞龙灯节目出现在鹰潭市八小举行的“童心接力中国梦、中华文化我传承”庆六一文艺汇演的舞台上。“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伴随着有力的锣鼓声,一条金色的巨龙时而欢腾,时而盘旋,时而又变成龙舟在水上划行,龙头随着龙珠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展示了中国“龙”文化的魅力,舞出了炎黄子孙的精气神。八小的同学们这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同学表演“舞龙灯”,激动得站起来连连鼓掌,真的是震撼全场。若不亲眼目睹,很难相信那是一群孩子在表演。无论是舞台中心的“龙”,还是舞台一角的锣鼓伴奏,那个认真劲儿,甚是让人感动。这个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节目。它和我校的节目器乐小合奏《喜庆》、诗朗诵《唱响中国梦》、小品《三国演义之空城计》、歌表演《共同长大》、舞蹈《嘿,加油》等等,和谐地融为一体,使得整场演出更大气,更富有传统文化气息。
2、进田园乡间,体验劳动乐趣。
为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农民、热爱农村的朴素情感,拓宽学生劳动实践的领域,达到道德建设中“知”与“行”的统一,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学生的交流、学习与合作,三年来,我们坚持与“手拉手”乡村学校联合开展“走进田园乡间,体验劳动乐趣”实践活动。活动分集体劳动和个体体验两项。
集体活动特别有趣,还记得2013年,两校学生一起走进田野进行捡稻穗和挖红薯比赛,在竞争中共悟劳动之苦,共享劳动之乐;2015年12月5日,仅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可我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冒着雨在桔园摘桔子。雨声,欢笑声,像一支轻快美妙的乐曲,回荡在桔园中。孩子们未来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不可避免,但是,只要保持一颗良好心态,乐观地面对,那就也无风雨也无晴,谁怕!
集体劳动结束后,城乡学生一对一手拉手结对,进行农家生活体验活动。城市孩子分别在各自的“手拉手”农村小伙伴家里度过难忘的一夜,他们一同劳动、学习、休息,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五年级的江骁与城门小学四年级的朱鹏飞是一对“手拉手”小伙伴。朱鹏飞是家里的独子,父母种了十多亩地,还养了60来头猪,非常的忙,所以小鹏飞平时一放学回到家都要帮助父母打扫猪圈,每次差不多都要一个来小时。这天,从没干过这种农活的江骁跟随朱鹏飞也干了起来,累得满头是汗。五年级的万祺琨同学平生第一次早上4点钟就起床,跟小伙伴李清华一起下地摘菜,然后又一起跟着李清华的母亲去市场卖菜。重未有过的生活体验,让城里的孩子们第一次有了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触动,江骁说道:“这种劳动精神真值得学习。”
丰富的劳动实践体验,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真正融入到充实丰富的农村生活中,亲自感受了劳动的辛苦,感悟到劳动的光荣,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3、游览上清古镇,感悟民俗风情。
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古镇上富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很多,为此我们开展了“上清古镇民俗风情文化”探究实践活动。
我们漫步在古色古香的上清镇,欣赏着历代遗留下来的众多古民居,感受着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
我们漫步在河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渔舟片片、白鸭浮水更是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
我们漫步在天师府、上清宫,感受着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
我们漫步在天门山生态游览区,欣赏着流泉飞瀑、古民居。
我们品尝着当地特产:板栗、豆腐、茄子干等,感受着这无处不在的美食文化。
家乡处处皆风景。我们借此活动培养孩子对地质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家乡、对祖国山川河流的热爱之情。与此同时,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增进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素质。
三、甘之如饴--在活动中成长
手拉手活动开展三年下来,得益最大的是谁?当然是我们的孩子。
首先通过活动,搭起了城乡孩子友谊的桥梁,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等。通过“手拉手”活动,少先队员们学会了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关心、学会互助、学会服务、学会奉献、学会负责……
“我又有一位新朋友啦!”鹰潭八小的祝嘉懿同学高兴地说道,和他牵手的是城门小学五年级的占辉洋。两个小伙伴一见面,就互赠礼物,“这个新书包送给你,希望你好好学习!还有这个是我亲手画的,希望我们也能像画中的小朋友一样运动比赛。”
瞧,这一对姐妹花相处得多么融洽,我校四年级的祝金晶同学是独生女,在家得到父母细致周到的照顾,和个头略矮的手拉手伙伴呆在一起,马上找到了当姐姐的感觉,这不,正在帮小姐妹梳头呢!那个认真劲儿,真叫人刮目相看呢!
在桔园摘桔子时,小伙伴们配合得那更叫一个默契。你打伞,我摘桔子;一个摔倒了,第一个伸出温暖之手的就是身边的小伙伴;你力气小,那我来帮你拎。
搭帐篷时,更是几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不怕难,不怕烦,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组组顺利完成任务。
手手相牵,传递的是友谊;心心相连,凝聚的是爱心。这份来自童年的友谊,相信会在他们的成长路上烙下深深的印记,陪伴他们到永远。
其次,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打破了“家——学校”的实践圈子,扩大生活实践的窗口,也使他们在体验中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把这一活动推向更深,在更深、更广的层次开展城乡学校的合作与交流。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是多么芬芳!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
让我们推开一扇扇窗,打开一扇扇门,让孩子们看向更广阔的未来,让孩子们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稿源: 文章作者: 点击数:
返回首页】【关闭






 
本网站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
严禁复制、镜像。备案序号:赣ICP备05005890号